Tuesday, October 30, 2007

賣國,賣的是什麼?

一直支持民主,也渴望香港的民主步伐能快馬加鞭,不過,民主黨多年以來的工作和成績在在讓我失望,故近年已不大留意他們的言論和舉動。

近日,李柱銘在美國《華爾街日報》撰文一事鬧得沸沸揚揚,他在政界的宿敵迅速群起攻擊他,而不少所謂大報也迅即「政治正確」地扣他「漢奸」的帽子。在我眼中,他們表述的大多是未經深思的情緒化反應,又或諂媚「阿爺」的歪論。教人遺憾的是,在如此「政治正確」的社會,敢為他說半句公道話的少之又少,反而跟紅頂白落井下石的卻大有人在。

我每早都慣性地有一句沒一句地聽港台的《千禧年代》,旨在聽聽打電話進去的聽眾說什麼,好讓自己稍為了解自己生活圈子以外的人。不過,聽這節目是要付代價的,那就是不時得聽其中一位主持人周融的謬論。這幾天,他又就著李柱銘在美國《華爾街日報》撰文一事發表「政治正確」的言論,當中不乏有失偏頗的情緒化見解。


在如此社會氛圍中,我不難體會公眾人物表達意見的難處,但我期望他們在不得不說之時,也得要有所依據和合乎邏輯。在全球化的語境中,周融等人一直所強調的李柱銘是否賣國的論點,徹頭徹尾是思考不足所指向的結論。在全球化中,一方面各國政府之間的利益關係已糾纏不清,另一方面,不少國家政府(如中國)已與一些全球組織如世貿及世銀妥協,以犧牲國家部分利益的進路去換取加入那些國際「大家庭」的入場券。在這國際關係的發展中,有些學者已開始提出國家主權失效的說法。而不少政府如中國政府的的確確放棄了其部分管治主權。若「賣國」與「國家主權」有著必然關係,那麼我們又當怎麼樣看國家領導人的這些政治行為。

假若有論者指政府領導人為著大局,也為著國家長遠利益而作出相關決定,所以不屬賣國行為。那麼,我不得不追問的是,當下有關賣國的立論是基於什麼理據的呢,當事人的身分和地位?又或當事人的動機?又或什麼?於我而言,當事人的動機永遠是個謎,且難以舉證。然而,身分和地位則涉及權力。若是因發表的人的身分和地位作出判斷,那極有可能說明了權力才是判決準則。

令人遺憾的是,在此時此地,依我所見,大部分有關賣國的討論和表述大多是以權力為依歸的。在當下,對大多數趨炎附勢的人而言,認同權力的取向才是「政治正確」的,至於腦袋,還是束之高閣吧。因此,大部分人不難歸納出一套簡單邏輯,有權有勢的領導人是為了國家利益才出此下策,沒有權勢的反對派是為了私利才出賣國家。但不得不問的是,一套如此幼稚和簡單的二分法,真的可以應付如此複雜的全球化變化中的國際關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