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02, 2006

憐恤人的人有禍了?——對信仰群體的白色恐怖說「不」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All it takes for the triumph of evil is for the good man to do nothing.”
Edmund Burke


我非常認同以上引述的Edmund Burke【1】的說話,這正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原因和動力所在。



憐恤人的人竟有禍?

「近期有基督教報章提出在同性戀這個禁忌與敏感的議題上,教會除了神學和道德的論述外,還有什麼對話的空間,能夠從人內心和價值觀去改變某些取態?原來我們最缺少的,仍是那份情,以及對人性的體貼,人心的觸動。如果只剩下決絕和對立,最後只有比較拳頭和權力了。」

在影音使團的網頁上,再次讀到上文轉引自《時代論壇》李錦洪文章的部分內容,當日初讀的感受再現心頭。當日,我內心浮現兩種感受,一是欣賞他的謙柔,一是為李錦洪憂慮。我欣賞的是李錦洪內心那份包容、溫柔和憐恤人的心腸,這正是基督信仰的重要元素,也是我們一直要向耶穌基督努力學習的。我為李錦洪憂慮的是,他為同性戀者說了具有人情味的話,那末他會成為反同性戀者的針對目標。沒想到,事就這樣成了,事態卻比預期更嚴重。早已預料到,卻不忍見其發生。畢竟,教會圈子的憐恤氣氛太薄弱了,因此,李錦洪以文字散發的憐恤更值得珍惜和呵護。

此刻,我想起福音書中的一幕,一群人圍著犯了姦淫的婦人,想用石頭打死她。耶穌反問他們誰沒有犯罪,便可擲出石頭。對著那個婦人,耶穌只說不要再犯了。我想問的是,李錦洪到底犯了什麼罪,竟要受到具傷害性的攻擊。難道他犯了比那婦人還要大的罪?

多元對話的重要

「面對多元文化的挑戰,是時候教會群體反思其文化使命;倘若華人教會繼續『閉關自守』,不敢進場;我們就放棄了在多元的公眾空間中,建構『真善美』的文化承擔。筆者越來越愈感受教會在文化建設上投『棄權票』,只把信仰價值不斷邊緣化,於是只能反對異於本身的文化,卻未能在公共空間內深耕接近信仰價值的文化。

…………

身處多元的公眾空間,話語權或文化席位從來不為教會預留;面對『市場掛帥』的媒體,信仰的價值要突圍而出,確實會遇上不少困難;但更重要是教會領袖有遠見,敢於開拓文化使命,培育有文化素質的基督徒,我們才能使身處的文化土壤不致劣質化!」

讀了以上來自胡志偉牧師一篇題為「
從《斷背山》再思文化的深耕」的文章的內容,我認為他言之有物,擲地有聲。華人教會一直缺乏出色的藝術和文學作品,而他正中要害地指出問題所在,且嘗試提供方向。若教會能以胡牧師的論點為基礎謙卑地探索下去,假以時日,教會在這方面的思考必定更為成熟。可惜的是,他持平的言論卻無理地遭到責難,他甚至要為自己辯護(參「再思「斷背山」引發的討論」),字裡行間,不難體會他所面對的委屈,不難感受到他壓抑的怒氣。

依我觀察,李錦洪和胡志偉牧師一直是教會建制中人,向來立場穩妥,處事作風謹慎,且善於與不同聲音對話。即使就一些社會議題,我不同意胡牧師的看法,但我也不得不說,他在公共空間參與的姿態,我是衷心欣賞的。是次圍繞《斷背山》的討論,他們只是按著個人良知和見解發言,委實值得我們尊重和欣賞,且加以思考和討論。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到底他們的言論出了什麼問題,以致某些教會中人採取如此強烈的「煮豆燃豆萁」的「窩裡鬥」手法。我要再問的是,他們想達到什麼目的?要壓制異己的聲音?又或借勢奪權作其他事?老實說,《斷背預警》聚會一眾教會領導人的言論大多思路不清,邏輯不通,從我的角度而言,回應也只是浪費精神和時間。【2】假若李錦洪和胡志偉牧師等,又或類似的言論被壓下去,教會只有一把精神分裂、神智不清的聲音,局面的恐怖可想而知。



誰更貼近真理?

我的信念是,哪管是教皇、神學家、教牧、又或信徒領袖,世上從沒有人能掌握絕對真理,從來沒有人有權扮演真理代言人,壟斷言論。若教會只有一把聲音,那麼教會離開真理便越遠,離地獄也越近。只要認真看看教會歷史,便可看到無數人間地獄的例子。為了貼近真理,信仰群體多元的聲音所引發的討論和辯證是不可或缺的,且有助我們更豐富地理解上帝的話語,讓我們更接近真理。可是,影音使團近日以「李錦洪和胡志偉牧師」之言,入他們的罪的行徑和作風,卻引領教會向著一把聲音的不健康方向走。身邊不少不認同以影音為首的言論的,甚至憤怒的,大多以沉默作為回應。我體諒他們的難處,也了解華人教會的「以和為貴」的習性,不過,我的憂慮是,沉默形成了一個怎麼樣的局面,而對打壓者和被打壓的,沉默釋放出什麼樣的信號。

影音使團在其網頁文章含沙射影地抹黑《時代論壇》:

「毋庸諱言,報紙作為傳播文化的其中一個主要渠道,辦報人肩負了一定的社會責任。因為文化影響社會的思想觀念和精神信仰,而且深刻影響個人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態度。文化是社會經驗傳播的形式,當中有著調節的功能,形成藝術的標準,影響對美與醜的概念,與及對待大自然和民族特徵的處世態度。人在文化世界中養成他的價值目標和取向,他的習性、興趣和人生理想。」

文章又指出李錦洪的文章「字裡行間掩映著一種『人本主義』」思想:高舉『人為中心出發點,人是萬物的尺度』,而否認客觀真理的存在。」一種無限上綱的抹黑。我反倒看到李錦洪的憐恤人的情感,有如我看盧雲和德蘭修女的作品時所感受到的,一種為他人而活的情操。為他人而活,是我對基督精神的理解。抹黑人、踐踏人,卻以真理為藉口,與基督精神相去太遙遠了。

當下,別有用心的人抹黑《時代論壇》,而胡牧師在其文章中也作出了回應:

「《時代論壇》只不過是基督教內的資訊平台之一,其中討論《斷背山》的文章,多從文化或電影角度評論,讀者有自由,可同意或不認同其中內容;畢竟就筆者認知,《時代論壇》立場基本上不是教導信徒認識聖經真理的新聞空間。教會人士要狠批《斷背山》,責其離經叛道,媚惑人心,大可投稿於「眾議園」或網上作出評論回應。」



雖然我不時嫌《時代論壇》探討問題不夠尖銳,但是我仍然非常珍惜這一個基督教內的空間和平台。在一個多元的基督教會內,我們需要一份像《時代論壇》的刊物,盡量忠實地呈現信仰群體的多元面相,以及就某一些具爭議性的議題提供理性討論的空間。若如
吳宗文牧師在其訪問中所言,《時代論壇》有一天真的悔改了,為了照顧心臟虛弱和血壓偏高的教牧和領袖,《時代論壇》的董事會調整自己的定位和取向,以便與教會重新建立關係。若那一天真的臨到,《時代論壇》體恤受不了批判的教牧和領袖而改變刊物的定位和取向,我膽敢說,《時代論壇》也可就此壽終正寢、風光大葬了。

花了大半天,放棄了休息時間,冒著得罪影音使團及某些名牧的險,用手寫板寫了數千字(右手快要抽筋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捍衛信仰群體的言論空間。此刻,心裡為李錦洪和胡牧師打氣!


註:

【1】在
影音使團訪問中,王永信牧師說這句話出自英國一位思想家Headman Brook,查證後,原來是出自Edmund Burke。

【2】其中一位講員說:「我已有接近三十年沒有看電影。」另一位所謂哲學家更大言不慚地說:「這套電影的娛樂性很低,整套電影都很沉悶;而藝術性更低,兩個人有痛苦,使他們不能愛太太、愛子女,電影沒有留下任何可反思的空間,只是虛無主義罷了。」我看過《斷背山》,絕對不能苟同如此膚淺不過的廢話。

Saturday, April 01, 2006

影音使團文革式批鬥





身與心,因私事和信仰群體的事,勞累不堪,
未到中午,又鑽進被窩休息。

友人J在電話中,
訴說他在某堂會教主日學的不快經歷。
他獲邀在該堂會負責主日學課程,
題目是與性倫理有關的。
據聞早已有「在上位」的不滿他講論的內容,
想他們必是趁昨晚最後一堂作出總攻擊,
結果J慘遭原教旨式的粗暴壓逼。

深深體會J的痛苦,
一些人不求甚解,卻自以為站在真理那方,
為了捍衛自己的「絕對真理」,
不單完全不尊重他人,不容許異己的聲音,
且把另一方定性為邪魔外道,
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那種嗜血的暴力心態讓人心寒。



這幾天,我一再爆粗。
影音使團為首的一群反同性戀教會領導人,
因著一齣坊間快要忘得一乾二淨的電影《斷背山》,
無緣無故(抑或公報私仇?)擺《時代論壇》上檯,
冷血劍鋒直指論壇老總李錦洪,
甚至連溫和老好人「教新」的胡志偉牧師也受株連。
他們發動文革式批鬥,殺氣騰騰
力度是反常的大,無非想收殺雞儆猴的震撼效應?!
身邊不少熱愛文學、藝術和文化的基督徒好友,
眼見信仰群體中的這種野蠻霸權,
有的自我質疑,有的心碎,有的敢怒不敢言,
他們都熱愛真善美,為理想而執著,
他們心地善良,
他們何以要受到如此粗暴的白色恐怖壓力。

看到這種奉上帝之名的嗜血暴力,
只有以「爆粗」回應,
心靈才得片刻平復。
一直不喜歡影音使團的譁眾取寵,
日後除了身體力行杯葛外,
更會為影音使團祈禱,
熱切渴望它早日得著應有的下場。